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成书丽 张颍辉 张亦弛 黄欣 实习记者王照雅 赵笑宇


【资料图】

快看!TA“斗”起来了?!

05:21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

“瑰丽多姿、流光溢彩”的三彩

“国瓷国花、永恒绽放”的牡丹瓷

因何而“斗”?

为何驻豫全国人大代表、陶瓷艺术大师们

要争做河南陶瓷“代言人”?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他们要为传统技艺传承、发展带来

哪些真知灼见?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两会力作《“斗”瓷》

为您一一揭晓答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孔相卿说

钧瓷有72道工艺

制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凝聚着窑工们对

泥料、工技、气氛、火候的深刻领悟

和娴熟把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三彩艺术馆馆长

郭爱和

作为三彩釉画的创始人

研制出了500多种发色稳定的釉色

使“三彩”真正成为“多彩”

全国人大代表、牡丹瓷创始人李学武

博采众家陶瓷技艺之所长

创造性地将牡丹文化元素

与中国陶瓷技艺相融合

围绕洛阳地域特色

不断推陈出新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他们争相建言献策

孔相卿建议

打造中原陶瓷传承创新基地

推动中国历史文化繁荣复兴

让陶瓷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作为

得到新发展


李学武呼吁

河南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职业大学

打造“专技河南”

通过手工艺人的传帮带

让传统文化走得更久、更远

郭爱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乡村美育教育

他希望用艺术设计

和陶瓷技艺带动乡村振兴

希望启动美育中国计划

让更多乡村孩子感受到

和城里一样的美育教育

“斗”的过程争奇斗艳

“斗”的目标则是百花齐放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

马萧林表示

从几位工艺大师身上

看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更看到了构筑中国陶瓷复兴的梦想和实践

“我们要携起手来,秉承‘传承、创新、发展、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发扬工匠精神,真正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融入人们的生活,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马萧林说。

大象新闻中心广播部、品推部

联合出品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河南广电 职业大学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