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国家自然博物馆在北京揭牌,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正式诞生。国家自然博物馆新址将落户大红门地区,目前,这座面积约2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5.77公顷的新馆,其建筑概念设计已进入评选阶段。

近日,国家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馆建成后,面积将是老馆的10倍,展陈设计、空间功能等已经在规划设计中。对于今年暑假“研学热”,他称自己在馆内听了一些讲解,“讲得没有一个是合格的,甚至有些讲解是错误的。”

国家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受访者供图


(相关资料图)

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我国自然类的博物馆太少”

今年暑期,北京热门博物馆均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国家自然博物馆也成为最难预约的博物馆之一,网上甚至出现了预约攻略。多地自然博物馆都出现类似情况,比如成都自然博物馆,有网友留言称,“真的会谢!博物馆的票掐点都没抢到”“去自然博物馆看恐龙成了梦想”。

“要来的人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现在放的票几分钟就没有了,家长很有意见,想假期带孩子来,却抢不到票。我们也很为难,社会需求量这么大,很难保证想来的人都能抢到票。”孟庆金说,国家自然博物馆整个8月夜间都开放,推出了夜场展览,每天到晚上9点,“等于每天多开了半天,仍然满足不了要求。”

对于多地自然博物馆一票难求的现象,孟庆金认为,主要是因为我国自然类的博物馆太少。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推进,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学校科学教育的实施,‘双减’政策下,很多孩子都会选择到自然博物馆游览学习。”孟庆金说,现在我国自然类的博物馆太少,各地省会城市有自然博物馆的,大概也就十几家,“不像综合性博物馆,各省各市各县一般都会有。”

目前,国家自然博物馆在暑期开放夜场的情况下,每天接待量为7000多人。“展馆有最大承载量,再多就有安全隐患了,也会影响展出效果。”孟庆金表示,新馆建成开放后,接待能力将大大提升,“每年几百万的观众量,这是毫无疑问的。”

新馆展览已筹备十几年,展览面积将是老馆7倍多

国家自然博物馆目前位于北京中轴线南段东侧,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天坛。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5月现址主体建筑落成,1962年1月定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现有建筑面积23000余平方米。

据官网介绍,国家自然博物馆馆藏藏品37万余件,珍稀标本数量在国内自然博物馆中位居首位,如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中华侏罗兽化石、复原全身羽毛颜色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唯一保存完整的“黄河象”化石等,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国礼标本。

孟庆金对于馆藏如数家珍。

“现在馆内展出了禄丰龙,那是我们首任馆长杨锺健院士亲自研究命名的,称‘中华第一龙’,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命名的第一只恐龙。我们藏有全球最大一块海百合化石,目前在库里没法展出,这块化石有160多平方米,一般人都没有看过这么大的。”孟庆金说。

古爬行动物展厅中的明星展品是身长26米的马门溪龙骨架化石,每天吸引着众多观众驻足观看,“马门溪龙也是我们研究团队自己发掘、组装的,但在现有展示空间下,马门溪龙的脖子还是伸不太开。”

他很期待新馆的落成。“中轴线向南延伸,三环、四环中间的地方,与凉水河交接而过,那个交叉点就是博物馆区,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也在那里,20万平方米的规格,是目前展馆的10倍。”孟庆金说,未来展览面积将达6万平方米,而现在只有8000平方米,展出的展品不到4000件。

对于新馆落成后的展览,他已经准备了十几年。

“一个大型自然博物馆,一定会有一些对标国际水准的展品,有放眼全球的视野。国家自然博物馆要代表国家和民族,展示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和自然观。未来会展示中国独特的、非凡的自然资源,同时会展示全球物种的多样性。”孟庆金说,这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凝练,目前正在做展厅概念设计、展览逻辑、展览主题、内容的架构等。

研学团体讲授错误知识,新馆拟设几十间科普教室

国家自然博物馆自带科普属性,吸引了很多研学团体前来参观,这成了孟庆金这个暑期关注的点。

“现在这些研学团体,可能就是网上花钱报一个班就来了。我听了好几次,有次有4个团队在里边讲,我就跟着听了他们的讲解。实话说,讲得没有一个是合格的,甚至有些讲解是错误的。”孟庆金说,“一个领队在讲恐龙,但他指的是翼龙,我一看就说不对,翼龙不是恐龙。我当时没戴馆长的标牌,他们也不知道我是谁。我经常去纠正,但我一个人也纠正不过来。”

对于研学团体鱼龙混杂的问题,孟庆金表示目前无能为力,“他们都是自己预约来的,一个小组带着十个八个孩子,我们也没有权利制止。”此外,国家自然博物馆目前每天开放到晚上9点,也没有更多人力去解决研学的服务问题。“我们尽力通过网络去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但仍然不够,社会需求量太大了。”

新馆落成之后,孟庆金有自己的规划,“从我作为总设计师的角度讲,我会设计几十间科普教室和剧场,家长可以带孩子来上课。”据他介绍,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研究力量、学术力量充足,百分之六十的职工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植物学、古生物学博士有20人左右。“他们可以在科普教室讲课,肯定比某一所中小学校要专业得多。”

“我们今年做了一个规划,叫博物馆的学习规划,博物馆的课程作为非正规教育课程体系,哪些课能更好利用博物馆资源,哪些课程学生家长更喜欢,哪些课是青少年所需要的,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据介绍,今年为了满足学生群体近距离接触标本的学习需求,国家自然博物馆特别增设了“标本零距离”科普教育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在孟庆金看来,博物馆更多的是一个城市休闲空间,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博物馆规划设计的重要思路。

“我们希望,未来的新馆不仅成为南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也能成为城市的客厅。来到这里,观众不仅可以参观、学习,也可以休闲、娱乐。比如喝上一杯三叶虫拉花的咖啡,沉浸式感受这座城市带来的闲适、感受自然历史带来的厚重、感受文化深层次的内涵。”孟庆金说。

新京报记者 郭薇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薛京宁

关键词: